close

post_xxlg  


  ※ 2018/03/18

  *   *   *

  我真的很喜歡這種故事。

  像這樣歷史事件的改編的電影多少都有些套路,也逐漸有些公式化的味道。但對我個人來說,這種小蝦米對抗大鯨魚、小人物為了公平正義挑戰強權的戲碼卻永遠是我的菜。對比現實種種無力跟無奈,這種真實存在的故事總能讓我再燃起一點點渺茫的希望,讓人覺得某些不公不義的事情最終都會自食惡果──儘管這在現實裡真的越來越難了。

  所以就算大家都知道史實為何、知道最後哪方會拿下勝利又何妨?就像我喜歡動作片帶來的視覺震撼跟爽度,而這種電影最讓人開心、最爽的瞬間也就是反抗權勢成功的那刻。那種否極泰來的甜美跟酸澀總是讓我想要一試再試。

  劇中對於取得文件的過程表現得夠緊張,的確像是副標「密戰」那樣充滿了爾虞我詐跟諜對諜的感覺。而每一次劇情推進,都讓人看到了那個時代的記者擁有怎樣的風骨跟抱負。電影裡頭不斷提到好品質才能帶來利潤,我想也是在替這些記者的盡責蓋章認證。

  當他們取得七千多頁的文件,並且討論到底該不該硬著頭皮公開的四人電話會談是整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場景。那樣一來一往的唇槍舌戰稱不上激烈,但我完全可以想像當下他們的心情有多混亂,或者多執著。Ben的那句「如果我們不做,我們就輸了,國家也輸了,而Nixon會贏。」雖然簡單,但每一個字都鏗鏘有力。那樣的決心跟毅力讓人忍不住也激動起來,我認為是整部電影最高潮的部分。

  而《郵報》的故事除了原本既有的主軸五角大廈文件外,導演還花了一些篇幅在刻畫Katharine Graham這位女性上,這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另一個原因。

  Katharine並不是個能撼動歷史跟政治的女人,至少在一開始的時候絕對不是。儘管是自己的父親,她的爸爸仍是將報社交給她的老公,而老公自殺後她只能硬著頭皮接下了發行者的位置。在那個女性尚未擁有足夠權力的社會氛圍裡,她的存在顯得那麼格格不入。所以在任何跟公司有關的大場合她都特別畏縮,甚至得把每一樣文件都仔細看過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

  「所有人都認為她是個女人,看不見她、不尊重她的意見,認為她不夠資格、做不到。在那樣的環境待了那麼久,很難不相信那是真的。所以當她作了這個決定,冒著失去她的財產跟她的公司跟畢生心血的風險,我認為是很勇敢的。」

  她一路走來都被質疑著,甚至連接手公司的那天都還是靠女兒寫給她的小抄撐過董事會。當她每次公開發言時手都會因為緊張而顫抖,她的聲音總是結巴、眼神飄移,她的下屬批評她沒有魄力作出正確的決定。

  她的自信在這些懷疑中一點一點流失。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或者再點明一點,這樣一個女人,在這個有可能讓投資者撤資、政府可能無所不用其極要摧毀她公司的危及存亡之際,做了在當時那麼勇敢的決定。

  她曾在電話中問了自己最親信的下屬到底該怎麼做,而對方告訴她他認為不該出版時,她的心中肯定有什麼東西在那刻衝破圍籬了。

  這麼多年來的否定是不是讓她在這刻想放手一搏、想試試看衝破這些質疑呢?

  而在這之後的Katharine眼神變了。她的眼中開始多了一些信心,說話也多了一些底氣,也終於不再被董事會的人壓著了。就像深夜裡的印刷死線前,她對著Arthur說,「這不是我爸的公司,這不是我丈夫的公司,這是我的公司。如果你不贊成我,或許你也不該待在我的董事會。」相比她之前對Arthur唯唯諾諾的模樣,這樣的她更有一個報社發行人該有的模樣。

  事後一連串來自政府的打壓也沒有讓她退縮,反而因為華盛頓郵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讓其他報社也跟進,最後成為了龐大的報社陣線來對抗政府。當他們從法院走出來時,記者們簇擁著紐約時報的總編,但Katharine沒有接受媒體採訪,也沒有多說什麼。當她走下樓梯時,迎接她的是一個個女性。她們沒有歡呼也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Katharine。

  那個畫面讓我特別有感。因為在那個時代,一個女人能做到這種程度是非常不可思議的。Katharine不止替新聞人樹立典範,也為當時的女性打了一劑強心針──不是只有男人才能做出撼動社會的決定,也不是只有男人有勇氣對抗政府,女性一樣也有能力跟辦法可以做到。

  最後最高法院裁定他們無罪,而那通電話最讓人動容的就是那句「報紙應該替人民服務,不是政府」。這句話是那麼理所當然,但放在現代社會卻只是個美好的童話故事。事後Katharine跟Ben在印刷廠,她說「新聞是歷史的初稿」,聽在現在的我們耳中卻是何等諷刺。這一段話讓人心中有些激昂,卻又不免感傷。曾幾何時應該中立的第四權已經淪落為政黨跟資方的打手,每天潛移默化地餵食人民垃圾跟特定的意識形態,新聞專業蕩然無存。

  屬於那個時代的美好已經離我們遠去,不曾回頭。

  有人說這部比《驚爆焦點》還悶,我卻覺得完全相反。這部片充滿了各種讓人亢奮的片段跟場景,尤其看到Ben的立場如此堅定跟正氣凜然時,我很難不肅然起敬。這部片的情緒非常足夠,足夠到會讓人眼眶發熱的那種感動。同樣是對抗強權,《驚爆焦點》卻在受害者部分著墨許多。他們每揭發一個傳教士,就代表背後有幾十個受害兒童。有人活下來,也有人死了;有人活著,卻跟死了沒有兩樣。

  《郵報》是來自政府的欺騙,所以令人氣憤;但《驚爆焦點》卻是一齣齣悲劇堆疊出來的慘案,看到最後只讓我感到無奈跟痛心。

  雖然這部片在眾多歷史改變電影中不算特別突出,但當中仍然有許多我喜歡的細節。特別是Katharine Graham身為女性在那樣的環境所做的抉擇、她的掙扎跟勇氣,讓這部片不僅僅是一部單純的歷史改編電影,也是女性自我激勵跟展現的好範本

arrow
arrow

    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